close

印度檀香木種植及價格探討

2011/08/28 09:11

 

印度在檀香木在使用上已有4000年的歷史,直到1790年印度邦大君(Maharaja)立法,將檀香木收歸國有,即使是生長在私人土地上的檀香木,也不得砍伐,後來南印度蘇丹王(Tipu Sulton)更將檀香木命名為皇家之樹,千百年來印度政府便一直壟斷檀香木的交易,印度政府為賺取外匯,自1978年起20年間,不斷大肆砍伐,亞洲為最大消費市場,其中有部份是毀於森林大火,部份則是非法盜採,來源愈來愈形短缺,交易價格自1992年以來,每年以20%的幅度向上攀升,年外銷數量從4000噸下降到不及百噸,於是政府不得不在2001年修改森林法,由政府發給補貼,鼓勵民間在私有土地上種植檀香樹,然而政府有補貼必然要列管,由於盜採猖獗,私有企業害怕面臨刑責,推動以來,成效始終不彰。

 

印度政府對私人種植檀香樹在管理上十分嚴格,成樹不能私下自由交易,只能賣給林務局或指定的廟宇及企業(如香皂大廠KS&DL)。由於來源嚴重缺乏,KrishnarajaWodeyar iv 是邁索爾和西摩加兩大精油淬製廠,以往不僅足以供應當地神香及其他香水製造廠原料所需,同時還外銷歐洲,現在則由於檀香木來源短缺,外銷幾乎停擺,另外Kanataka Soaps & Detergent Limited 則因檀香價格屢創新高,不得不兼營其他草本植物精油,以避開因原料短缺所造成經營上的窘境。原產地自然林不當的過度砍伐,人工造林之緩不濟急以及國際自然芳療風之興盛,都是造成國際檀香木價格不斷攀升的重要原因。

 

目前,全球檀香木(原木)的交易量在七千噸到八千噸之間,而全球檀香木最大消費國是印度和中國(佔約5成),除了藥用、芳療、工藝品、香水及和燃香用途外,印度教貴族成員身故火葬時,習慣以檀香油塗抹屍身,並以檀香木火化,祈求早登極樂。相較於印度,中國的檀香藥用市場及檀香家具市場也是不遑多讓,尤其經濟崛起後,高檔的芳療休閒市場如雨後春筍般湧現,頂級天然精油及香水,成為時髦都會消費族群,競相追逐的指標,一位印度邁索爾香水工業協會的會員就明白指出,未來十年,印度檀香木市場,仍然供不應求。

 

印度政府對檀香木的造林工作一向不遺餘力,儘管每年必須從澳洲進口2000噸檀香原木因應國內市場的需求,同時也自中國大陸進口數百噸檀香粉(精油萃取後殘渣)應付燃香工業的不足,卡那達卡(Karnataka)林務局今年(2011)五月宣佈將種植3000畝檀香木的造林政策,企圖使國內檀香木市場供需起平抑作用,不過以印度檀香木人工林15-20年的採收期來看,對要對市場價格產生影響,恐怕還需要一段漫長時間的等待。

 

澳洲本土也出產6-7種檀香,也是印度檀香的主要供貨來源,但近百年來也因過度砍伐,政府只好祭出年2000噸的出口限額,其中活樹1200噸,死樹(即病蟲害或森林火災死亡者)800噸,以Santalum  Spicatum為大宗,主要出口印度、中國和台灣。1990年代,澳洲自印度引進Santalum Album試種,是目前印度檀香木境外策略性栽培最具規模的國家,其中TFS(Tropical Forest Service)公司,是一家以土地資產,種植作物為標的,開放投資人小額認股的半官方銀行公司,到去年為止(2010)它已經在澳洲內陸(北領地)引用河水灌溉,陸續種植3700公頃印度檀香樹,據說今年計畫覓地,準備擴大規模。我國一直是檀香木的主要進口國,根據經濟部統計,去年(2010)年,光原木就有一千噸的進口量,其中印尼和澳洲便佔了60%。產地庫存嚴重不足,自然養生風潮盛行,環保意識抬頭,以及化學香精之逐漸被取代,是造成檀香木價格居高不下的幕後推手,重要的是,這股風潮方興未艾。(0919128827 許睿紘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檀能檀香栽培場 的頭像
    檀能檀香栽培場

    檀能檀香栽培場

    檀能檀香栽培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